教箏有感11: Asking Questions

I am begining to feel that asking a student if they knew something by saying: “have you heard of xxxx?” is not the best way to introduce a new topic or knowledge because it compels the student to admit their ignorance. Admitting your ignorance is fine – everyone should have the humility to do so – but if done too many times, it might make the student feel discouraged about them not knowing. Perhaps instead of asking a clear-cut question which awaits for a reply, one could ask a non-repliance question like “I’m not sure if you’ve heard of xxxxx, but it is actually a xxxxx…” In this way, the student is not put onto a spot, and they could choose to enagage in the conversation if they wish to. Of course, direct questions are still important, especially if the teacher genuinely need to know if the student knows.But if the question is just a filler to introduce a topic, and if it does not matter if the student had prior knowledge, then perhaps a more rounded approach is the suitable way to go.

教箏有感11: Asking Questions

教箏有感10:我的學生好可愛!

寫這篇就是想紀錄我可愛學生!

最小的孩子只有六歲,跟我學快十個月了。剛開始來上課時,坐在凳子上,雙腳還在空中搖盪。現在往凳子前邊坐,小腳丫剛好杵在地上。喔,小娃娃長大嘍,還長得這麼快!另一名學生長她兩歲,跟我學琴一年半了。記得她剛來時頂著短短的齊耳小蘑菇頭,現在已經及肩長了。第一次彈顫音時還會驚喜地朝我笑,左手按音碰到粗的弦還按不下去,現在也能面不改色的在低音區揉按,右手也能彈得鏗鏘有力,像模像樣了。

上週給我最小的娃娃上課,剛好教到左右手琶音。孩子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不住,偏要跑到我這兒依偎在我懷裡彈。我內心暗喜,但表面上不動聲色,讓她就著我的琴繼續練。左手四個音,右手三個音,從左到右,從遠到近依次彈撥,練成後就會形成像波浪般起伏的柔美和弦。孩子太小,左右手都有點分不清,右手指法也一直彈錯,不過左手四個音的控制倒是挺好,沒出現有些成人學生會遇到的手指僵硬、無法控制力道等問題(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嘆:小孩學東西就是快)。

於是,我指著她的手說:「誒,你的左手彈得很好喔,但是右手還需要進步。你的左手可以教你的右手怎麼彈。」她聽了後,竟真的舉起左手拍拍右手,然後奶聲奶氣地說:「指法錯!」彈了幾下後,又拍了拍右手道:「分開彈!」我不禁莞爾。實在是太可愛了!!!看來這個孩子很喜歡教學的感覺(之前也有幾次跑到我的座位上說「我是老師!」),以後可以適當地讓她有意無意多單人小老師的角色,相信會更激發她的自信和興趣。

教箏有感10:我的學生好可愛!

教箏有感 IX:不要把自己的課太當回事

教了一年半的古箏,我覺得很幸運,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學生,多數都肯用功,肯努力,態度謙虛勤懇,並沒有遇到別的老師口中撒潑賴皮的熊孩子,或心浮氣盛的成年人。

我有一個成年學生,跟我學也有一年多了,是早期的一批。她平時工作忙,上下班時間不太固定,而且好像與他人合租,不太方便練琴,所以平時上課不規律,練琴也不頻,甚至有好幾個月沒來上課。出於這樣的現實因素,她的進步並不顯著,而且幾個月後回來還出現退步的情況。

因為了解她的難處,所以我一直對她很有耐心,有問題會直言,有進步會鼓勵,可是心中的不滿與著急也確實在暗暗滋長。我的看法是:既然表示要好好學,那就應該有所行動和付出,不能一邊說「啊我要好好學」一邊持續不練琴,或不找辦法解決困難。這樣長時間下來,她看沒有進步必會感到氣餒,我也會因為課程安排屢屢被打斷而洩氣——每幾週來一次(而且還不是有備而來),我們都忘記上節課教了什麼,犯的錯誤一直重複,所以又得重新開始。

最近她給我錄練習視頻,我就跟她提了幾個意見和練習方式,然後她可能覺得我是在批評她,就又解釋了自己沒辦法練琴啊、沒環境練、假期也沒練的情況。我聽著聽著就有點氣不打一處來,因為這種話她已經講了很多遍了,我都理解,也可以體諒,但她不能只是反覆解釋沒有行動啊!所以我再回覆她的時候,語氣稍微強硬了一點點點點(但是還是比較客氣的),後來還向我媽大吐苦水。

而媽媽卻更能體諒這名學生。她開導我說,畢竟現實情況擺在那裡,我不是當事人,看得不全面,因此無從得知她到底在面臨什麼困難。我自己條件比較好,從小學琴,又有單獨的空間自由練習,所以可能自我要求高一些,但我不應該拿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而且我應該分清楚不同學生來學琴的目的和目標:有些學生真的是抱著很認真、有志者事竟成的心態來學琴,但有些只是來調節心情,陶冶性情,不想考級,也不想彈得很專業,只是自娛自樂。所有人都很忙,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其他興趣要忙,而我們只是在週末交集一小時,古箏在他們的生活裡可能只佔百分之一,只是微不足道的興趣探索罷了。

因此,我不能把自己和課太當回事兒,不能硬是要求他們都全力以赴,都要精益求精,而是應該自行調整對每個學生的期待、要求和教學方式,盡量耐心緩和地引導就好。想到這裡我也會有點失落,感覺若是沒有對所有學生有高要求,那就是沒有盡到教師的責任,但畢竟不同學生情況不同,我不能「嚴以待人」。

教箏有感 IX:不要把自己的課太當回事

教箏有感VIII:收禮

從19年七月起教古箏,到現在已有一年半多。過年過節時,也會收到學生們送的一些小禮物,如教師節的巧克力、聖誕節的小卡片、新年的字帖等等。因為都是些小東西,而且又是學生的一番心意,所以我推託一番也就收下了,但隨後也一定會送回禮——收到奶茶我就回送喉糖,收到小錢包我還回送……喉糖,過節時也會送一些小零食,小孩子的話還會特地送文具,有時學生過生日時也會主動送一點小餅乾。我發現,如果是和成人學生之間,送禮回禮倒也好說,但給小孩子回禮就有點複雜了。

小孩子送禮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禮輕情意重的小卡片,一種是禮種情意也重的大禮。後者多半都是學生家長托小孩送的,目前有收到一些小香水、小化妝品什麼的(在社媒上還看到其它資深的老師有收到新年禮籃、鮑魚燕窩等)。雖知這都是學生和家長的一番心意,但若真的收了這些禮物,我也會感到惴惴不安。今年新年期間,有個孩子送了一個包裝起來的盒子,我以為是鳳梨酥之類的點心,再加上是小孩直接給我的(不是她媽媽),所以我沒多推辭,道謝後就收下了。可到家拆開包裝紙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盒小香水。上網查看,就算是掛在二手店出售,也有幾十塊錢的。或許是因為我才剛開始教,很不習慣收禮,所以覺得這真是太過貴重了。

這讓我想起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快樂家族收禮一事。起初粉絲送禮,主持人收禮,肯定也都是互領一片心意。但隨著禮物越來越貴重,當事人繼續默不作聲地收禮,不做管理,也沒有明確推辭,那送禮很可能就會變成一種幕後謀私的產鏈,也可能延伸程變相的賄賂形式。

其實我自己有時也會給老師送禮:學生時期最常會送手繪卡片或書信,等畢業後有工作了,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會給老師和學校工作人員送個小點心(如一塊月餅啦幾個甜甜圈什麼的)。不過會有意拿捏尺度,盡量在表達心意的同時不讓對方感到為難或有壓力。

所以,我當天給這位家長發信息表達感謝,並委婉地表示禮物太過貴重,以後不必這麼送。隨後在下節課特地準備了適合又實用的文具,送給這個孩子以及所有在上學的學生(反正我本來就打算送學生新年文具),算是回禮了。不過因為對象是小孩子,也不能送什麼貴重的禮物,所以從價錢來看,肯定還是不對等,但心意應該是互通的。而且這已經是我當時能想到的最妥當的舉動了。

突然想起剛畢業後,曾向學校某老師請教問題,他特地花了下午的一小時給我講解。出於感謝之心,我就順手準備了一包小糖果(放在不透明的包裝袋裡)送給他。起初老師拒絕地很果斷很乾脆,一直說「不要不要」,直到我直言「這是糖果啦」,他才收下(可能他以為是錢 啊哈哈哈哈)。雖然那時被拒絕有點尷尬,但後來回想起此事,覺得他拒絕的態度就很好,很堅定又清楚地表明了不收禮的立場,杜絕一切後患。

其實像我這種沒有什麼要職在身的普通小老師來說,收個禮也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我既不是他們考級考官,更不會因為誰送禮誰沒送而區別待遇。但誰都不能保証未來會怎麼樣,開始沒說清楚,也後就更難拒絕。所以以後再有學生送禮,小卡片之類的我可以收,但若是包裝起來、看不出來是什麼的禮物,或是較為貴重的禮物,我都應該一律拒絕,千萬不能不好意思。

2月21日更新:天哪今天上課時有名學生給我了一個紅包…. 一名九歲的學生!!所以是她父母給的。我沒有收。第一次有這麼小的人給我紅包。但是我覺得我可以拒絕的更委婉一點,因為這太唐突太意想不到了,我都沒反應過來,直接說哦不要啦不要。我覺得她有點傷心,沒想到我會不要。我就趕緊圓回來然後轉移話題,後來我看她上課還是挺快樂的,應該沒有介意吧。過年前 我有一名長輩學生給我了一個紅包,那時我也推託了幾次,但最後因為她的堅持,所以還是收下了。不過那次至少輩份是順的,這次也太奇怪了吧 哈哈。

教箏有感VIII:收禮

教箏感想 VII:老師,你的課好無聊

ok 這不是原話。

原話是:這首曲好無聊!(”this one so boring”)

但對於六歲的小娃娃來說,直言曲子無聊,就已經是我教得無趣了。

是這樣的,小娃兒最近已經學到《關山月》了。由於該曲旋律較為複雜,對技巧的要求較高,所以我大概分了三節課教——每堂課教兩句,順便講兩行詩。這麼分散開來,比較容易消化。上第二節課時,教完第三和第四句,又從「漢下白登道」講到「不見有人還」,還剩十分鐘才下課。當時覺得她學得不錯,於是脫口而出:「我們把剩下兩句也學完吧!」 可問題是,我上課前已經說了今天要兩句,現在臨時改口「價碼」,也難怪她不樂意了。那句 “so boring, this one so boring”,也在此時冒出來。

現在往回想,我覺得我有以下幾件事沒做好:

1)沒有遵守承諾——說好了學兩句,結果又改口。或許對成人學生來說,這不是什麼太大的事,但對於小孩來說,大人,尤其是老師的話,應該是言而有信的,這樣才能給學生營造一種安全的上課氛圍。

2)沒有設身考慮——教小孩子的方式自然有別於成人和青少年的教學方式。我從一開始就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更生動有趣的講述方法來講解。到了《關山月》這種古曲,還是疏忽了,講戰爭的主題本來就沈重,而我沒有非常透徹地去思考到底怎麼講解,才更直接、更簡約、不拖沓。曲子中間有一大長句,是沒有停息的,所以我有跟學生講,這是去征戰的士兵在走山路,馬不停蹄地翻山越嶺。既然如此,我可以在一開始就跟她說,你是一個小步兵,跟著軍隊一起走山路,途中(隨著音樂的起伏)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怪獸或者困難,你就要去打敗/克服它們!這樣也可以結合詩歌的內容豐富這個故事。雖然如此詮釋一部戰爭主題的曲子少了幾分肅穆,多了幾分嬉戲,確實有些不恭敬,但我認為能夠深刻且不留陰影地學好這首曲,對於小孩來說更為重要。其餘深刻地道理等她長大後自己回來看,也會有不同地體悟。

3)臨場反應和處理可以更好—— 雖說童言無忌,但這是我教學一年半多後第一次有人這麼說,而且《關山月》也是我很喜歡地曲子,所以多少難免會覺得有些掃興和失落。當時,小娃兒話一出口,我的第一反應是想要反駁她,所以就著「哪裡無聊,這個很有趣的呢!」有點執著地講了一會兒,試圖在說服她這不無聊。但這都是些她主觀的、最直接感受,不是說我多說幾句道理她就覺得不無聊了。所以作為老師,我不應該告訴她,她應當如何感受,兒時應該接受她的負面情緒,並分享自己以前類似的經歷,再安撫和鼓勵她。雖然我後來也有這麼做,但這應該是當機立斷的反應,而不是事後行為。

當然我後來也沒逼孩子把後兩句學完,第五句學了半句,然後就若無其事地跳到泛音練習了,希望借這可愛的指法愉快地結束那堂課。我覺得這個「應急對策」到還不錯啦,還好沒有硬教,不然她肯定超級抵觸。

所以上週教她《鳳翔歌》,就先以鳳凰——百鳥之王(很酷很酷的鳥中老大,其他鳥都聽它的)先激起她的好奇心,然後再整首示範一遍(好像《關山月》時直接讓她彈了,沒有示範),並重點強調了尾部四個上滑音是在模仿鳥叫。她學了半首,也看到沒有什麼抵觸情緒,吸收的應該還可以。下節課我會再好好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背景,加深印象和對樂句的理解,這樣她就算是考級需要反覆彈,也不會太枯燥了。

教箏感想 VII:老師,你的課好無聊

教箏有感 VI: 教學相長

最近有一名新學生,容貌端莊,神彩洋溢,舉止優雅有活力,完全看不出是已經喜當奶奶的人了。

課間,她認真聽,主動發問。回家後,堅持勤練琴,還主動預習後面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她會主動給我發自己練琴的視頻,讓我幫忙看看她,保持一週發兩次。

等到下節課呢,之前提到的手形、鬆緊、技巧問題,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以進度是很快的。從此可見,不論是上課還是視頻建議,她都有聽進去,而且練琴不是盲目,是有思考有方向的。

她還給我看之前學山水畫畫的稿,說已學了兩年。以我外行人的角度去看,色調比例筆觸都非常漂亮,只練兩年就如此出色,那必定是在背地裡付出持久的努力和勤懇的自律。

自小習箏,是得父母督促,培養起習慣和興趣,才得以堅持至今。現在的我,倒是主動地學了很多東西,什麼日語法語福建話、書法鍛鍊跑步,五花八門,非常精彩。但捫心自問,真正堅持下來,並學有起色的,到底有多少呢?

這名學生不論是學習方式、態度、還是自律與堅持,都是值得我去從中學習的。

教箏有感 VI: 教學相長

教箏感想V:漸行漸遠

譜上第一次碰到「漸慢」這個音樂指示。我說,「漸慢」就是「一點一點的慢下來」的意思。

可學生老彈成「突慢」。

在解釋「突慢」和「減慢」的區別過程中,不知道就怎麼聊到「漸行漸遠」這個成語,並道:「等你六年級 小六會考結束後,和朋友都去不同的中學,可能慢慢就聯繫少了,這就叫漸行漸遠。」邊說著我還在紙上畫了一條路,路的一段分岔成兩個方向。

話音剛落,就感覺自己說的話好像不大妥當,余光瞅到她毫無波瀾的表情,連忙補救:「還有一個成語是「殊途同歸」,就是說啊,你們本來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最終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然後用筆尖點了點紙上的圖:「剛好和剛才的是相反的。」(是的我知道這個成語的解釋不太妥當 但是當時想嘗試挽救氣氛)

學生沈默了幾秒後,把雙手併攏,往前伸後打開道:「或許一開始是這樣」。隨後她又把雙手合起來併攏:「但是以後就是這樣」。

望著她打開又併攏的雙手,我心裡深受觸動。多麼單純,樂觀的孩子啊!

教箏感想V:漸行漸遠

教箏有感IV:準時下課

我現在所教的琴行,每節課45分鐘。

剛開始教時,太激動,不懂得把握時間,時常拖課,還有次給一個學生上了一個小時半的課。後來,學生多了點,有時一天接連著上好幾堂課,若前一課拖了,就吃了後一個學生的上課時間,不太公平,所以後來也學會注意時間了。

不過有時沒控制好,還是會拖個五分鐘十分鐘的。拖完之後對下一個學生連聲道歉,也會盡量給人家補回來,但其實內心還是有點不以為然的。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見到有些老師真的是該什麼時候下課,到時間一秒都不多呆,拍拍屁股就走人(而有時候開課時間也不太準時),所以暗暗覺得這種老師略有些不近人情。等輪到自己教的時候,若覺得某個東西需要深入講,也不介意多花點時間把它講完,就算晚點下課,也沒關係。

偶爾如此其實倒也沒什麼,但我這麼做也忽略了幾個潛在問題:

一、琴行房間有限、排課不方便,在我之後可能有其他老師需要用房間,那我這一拖還妨礙到其他老師/樂器的課。

二、我有時間,不代表學生有時間。可能課後學生有安排,需要準時走,那我前一課拖了十分鐘,輪到他時,到底是給他補回來,還是就硬生生讓他少上十分鐘的課?不論那個選擇都不好嘛。(比如今天我給A拖課10分鐘,本來想說 B後面沒有學生,我也給他拖10分鐘補回來就好,結果B就說他課後要去見朋友,需要準時下課…..結果我還是給他補了八分鐘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三、我想繼續講,不代表學生想繼續聽,說好上45分鐘,硬是往後拖,誰說學生一定會覺得“賺到”呢?不一定。

四、這麼“無止境”的拖課,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的時間看得太廉價了?是不是反應出我自己備課沒備好、上課太囉嗦、或沒有把時間花在講重點上?是不是臨時反應不夠迅速,需要最機應變的時候沒有很果斷地做出最好的選擇?

比如今天給A講《漁舟唱晚》,花了半堂課將曲子的意境(這個我覺得是重要的,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然後看了看時間 只剩最後五分鐘了,就說我給你示範一邊,你照譜子看,不會的地方圈起來。結果我把整個前半頁的慢板都彈了(彈到刮奏前)。示範那麼久(忍不住陶醉在樂曲之美中),還要解答疑問、又要佈置作業、錄影….事後反思,他一週也學不了那麼長啊?在還只有五分鐘的情況下,我應該當機立斷,直接彈前面三句(給他佈置的長度)就好了啊!

不過,解決時間問題還是需要時間的解決的(哦哈哈哈)。對比剛開始的時候,現在的我已經養成課間常常瞄時鐘的習慣,隨時注意並調整上課節奏,所以還是有進步的。

說個題外話。自從中小學畢業後,我發現自己對準確日期越來越不清楚了——中小學需要每天都在作業上方寫日期,所以每天幾號反倒記得很清楚。所以有時我在給學生記筆記時,就會反問我的小孩學生,今天記號啦?他們通常都會立刻回答。結果今天小孩沒等我問 就主動告訴我,今天是26號了哦!實在是慚愧,我猛然有了一種步入中年的心酸感。然後我翻了翻她的筆記本,碰巧發現,她是去年7月27日開始跟我上課的!所以今天算是一週年呢!她也很驚喜,然後說“這麼說,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364天呢!可惜我明天沒有見到你。”(awww)“然後我說 今年是 leap year (閏年),所以二月多了一天,也就是說,今天就是我們相遇的第365天!” 嘿嘿嘿嘿。

然後啊,今天有一個小小孩來試課,媽媽坐在一旁旁聽。下課後,等她們走出琴房來到琴行門口時,我聽到她對她媽媽說,“我喜歡這個老師!” AWWWWWWW 我好開心喔!!!!!!!!!!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ok 拜。

教箏有感IV:準時下課

教箏有感III:教學與分享

我越來越喜歡教學的感覺了!

教學就像是跟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的過程——為什麼這段音樂這樣寫?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這麼彈比那麼彈要合適?為什麼這首曲這麼有趣?其背後有什麼故事?這首詩在講什麼意思?這個字怎麼讀?….. 這麼多有趣的音樂、故事、詩詞、道理,講到興奮處,不禁滔滔不絕,手舞足蹈,而看著坐在對面學生也恍然大悟,激起興趣點亮了眼,我也備受鼓勵。

學生可長可幼、領略程度皆不同,或有音樂背景,或有滿腔熱忱,做老師的絕不能一個模式套牢,需根據學生的年齡、理解能力、需求、接受能力適當調整課程細節,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最適合自己的內容。

教箏有感III:教學與分享

教箏有感 II:關山月

再紀錄一點教《關山月》的小趣事。

因為《關山月》詩幅較長,學生年齡小(只有八歲),我不想一課講完,所以分了四次一點一點的講解。我先是叫她讀了一遍「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言。」

應該是生僻字較多,她唸的磕磕巴巴,但讀到「望」字時,便很激動地說,「學校老師有教過,這是 yuan1 wang4 的 wang4!」(對 是這個聲調)然後我說 「啊?冤枉的枉 是這個「枉」啊?」然後她說「不對 是這個「望」。」後來才發現她說的是「願望」。

接下來又講到「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我說:「士兵被派到戰場打仗,很久都沒回來,他們的家人也都在夜裡望著月亮,嘆著氣思念著去打仗的士兵。月亮在古代是一種思念的象徵,兩個不得團聚的人,在兩處望著同一輪明月,就算暫時見不到面,也好像有了些慰籍。」

學生張著一雙大眼睛,問:「他們怎麼知道自己和對方在同時看月亮?」

「額,他們確實不知道,可能家人在看月,而士兵正在練俯臥撐也說不定。」

「哦」

「比如,士兵在這裏,」我舉起右手,「然後他的家人在這裏,」我又舉起左手,「他們之間隔的很遠,看不見彼此」我把手拉開,「但是他們都能看到頭頂的月亮,」我把兩隻手抬起來,在中間點匯合,表示月亮方位,「就算他們並非真的同時看月亮,但他們可以想像。所以月亮也算是給他們帶來的一種寄託和慰籍。」

「哇,好像一個三角形!」

…….

*笑* 完全沒有重點,但超級可愛的。

教箏有感 II: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