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很耗時。從買菜、準備材料、做飯到最後的清洗,基本上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特別是那種給多人時、步驟多的大菜,感覺做完一頓半天就過去了。怪不得家庭主婦是一個全職工作,一個媽媽處理好自己和家人的三餐、做一些清潔打理的工作,一天就過去了。我最近幾天在嘗試做飯,花樣倒是不少,但感覺其他該做的東西一律沒碰。接下來幾天我就只嘗試做小規模的菜啦,要碰該碰東西了。:(

做菜

我覺得做菜奇妙的一點就是它有很寬的應變空間——就算我缺幾種調味,或用其他材料替代,照樣可以做出美味能吃的菜。同一碗西紅柿雞蛋湯,我家和鄰居家的做法和味道就是不同。烹飪的韌性和包容,給無數新菜餚帶來生機。

做菜

Module Review: CL2104

CL2104: Reading/Writing in Chinese(大学写作)*

学期:AY2018/19 Sem 1

讲师:林高老师

* 这是AY2016年后入学,主修汉学/汉语的必修课之一

这门课有两个部分——赏析文学作品(包括本地和海外)、创作文学作品(诗、散文、小说、微小说)。有时候上文学课多少都要分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牵引到更广的问题上去。倒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好,只是常常这么做会失去品味作品本身的乐趣。而这门课只是纯粹看文本、赏析作品,不去理会其他的因素,所以我非常享受上课的过程。林高老师人很好,知识很丰富,也很有经验。他在课上会先给我们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然后开始赏析课前布置的作品,偶尔还会讨论同学们的作品。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书单里,有一大部分是新马作家的作品(如英培安、谢裕民、希尼尔、黎紫书等),不过海外作家也有触及(如汪曾祺、王文兴、施叔青)。

作业

1)三首诗歌(<20行)

2)两篇微型小说(~1500字/篇) OR 一篇短篇小说(<5000字)

3)一篇散文 OR 一篇作品赏析(~2000字)[老师更鼓励我们写散文]

交诗歌的部分老师当时讲得不太清楚。他想让我们先交一首,等他批完我们再参考他的评论来写其余两首。可是有很多同学把三首诗一起交了,结果被老师算成一首或两首交。多写点诗当然是好的,不过很多同学可能想先交了然后做其他课的作业,这时就有点忙不过来。所以大家交诗时要先跟老师确认好他的要求。至于散文和小说,我们不需要太纠结文类问题(i.e. 这篇文章到底是属于小说还是散文?),反正自己想写什么,写就好了,老师也不在意这个问题。

由于老师没有给我们固定每份作业的截止日期(反正全部的作业最迟要在reading week 交),所以我们要事先安排好没份作业大概什么时候交。创作也需要时间酝酿,两天写两篇的文笔可能不会太好(咦怎么莫名的有点心虚)。

以下是老师给自己和同学们的创作提出的建议,仅供参考:

  • 写诗可以用多一点意象,但不要用太多修饰词或叙述,不然会趋向散文化。
  • 写诗不用太复杂,简单的也可以,主要是要有诗意,结尾有转折。
  • 写诗用词不要太古,不要太砌词(~砌词一点同意,但是用词复古是一种风格吧?或许老师的意思是不要不分场合地照搬古人的用句?)
  • 写微小说虽然要有转折,但不要为了转折而转折,弄出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最后失真。
  • 写(微)小说的题材就算是科幻类的,也要建立在真实上。
  • 写(微)小说要符合逻辑(所以花时间去反复重阅,确保整篇是完整的)
  • 要考虑受众读者群,不要使用太多不属于读者群生活的字(~我觉得要看场合)

 

总之,需要拿这门课的同学可以放心,对文学赏析和创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拿~

Module Review: CL2104

Module Review: CH4882A

CH4882A: 中國近代史上的人物:從自述與傳記檢視歷史(Personaliti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學期:2018/19 Semester 1

讲师:黃賢強老師

*每週三小時,沒有輔導課

我們會從幾名人物自述/傳記的角度來了解中國近代史,人物包括孫中山、蔣介石、張學良、白崇禧等。時間段大約是1911-1949,主要關注9.18事件、抗日戰爭(中日、中美、中俄關係等)、國共內戰。

每週閱讀量不會很重,而且資料都很有趣。老師會給我們佈置不同地區,不同史觀和學者的文章,讓我們對歷史及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有全面的了解。閱讀資料主要都是類似於一手材料的那種,如蔣介石日記,張學良自傳和採訪,齊邦媛《巨流河》等。

這畢竟是4k的課,預設大家對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若沒有基礎也不用擔心,黃老師人很好,會在頭兩堂課中大略從鴉片戰爭(1840-42)講下來,給我們大概捋一下歷史脈絡。當然對近代史有基本的了解還是比較好的,不然像我一樣,閱讀資料每提到一個歷史事件時就得去查,會打斷自己的閱讀進程,而且信息量很大。建議大家可以在開課前先去借基本近代史的書大概看一下,會有幫助的。老師上課也會把他推薦的幾本書發給大家,其中包括李雲漢《中國近代史》(三民書局)、李侃《中國近代史》(北京中華書局)、徐中約 《中國近代史》(英譯中)(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等。好吧題目都是一樣的,只是編輯和出版社/出版地區不同,要看大家更想參考哪種史觀。如果大家想先打基礎,也可以拿老師的3k近代史課。

作業

1)人物專題作業(第一部):確定一個歷史人物(人物A),列出以探討這個人物為主的20篇出處可靠的學術論文,交給老師,他會從這20篇中選出5篇。

  • 搜查過程:別看一搜關鍵詞,知網上就羅列了幾千文章,其實真正出處可靠、長度合適(至少5~7頁)又符合時間線的論文(2000年後),那還沒多少篇,20篇一點都不嫌多。我做的人物一搜名字有一千多條出現,篩選下來只夠15篇,剩下5篇就列入了相關的學術書籍。
  • 參考文獻種類:書的可靠程度當然更高,老師讓我們找學術論文,只是因為看五本書會比較耗時,怕我們無法在截止日期內做完。若你覺得有那幾本書特別好,想要列入也可以,只是要做好被老師選入5篇的心理準備。(ps 英文論文也可以的)

2)人物專題作業(第二部):老師選的5篇會盡量跟一個主題相關,而我們需要根據這5篇寫一篇專題評述(article review),來評論這5位作者的論文和觀點。

  • 特別注意的是!我們需要評論文章觀點/作者觀點/作者不足!!而不是!!匯集5篇的內容然後寫一篇關於這個人物的文章!做作業之前一定要非常清楚這一點!
  • 還有一個小提醒:既然這是一篇專題評述,最後文章結尾也必須總結作者的觀點,而不是總結這個人物的歷史事蹟!現在說起來好像很明顯,但我那時做的時候太興奮,結尾就總結了我的人物,結果被老師圈起來給全班當反面例子….

3)人物專題作業(第三部):做完人物A後,我們得選擇一個人物B,然後做一個比較研究的專題論文,以一個主題展開那兩個人物的異同。

  • 人物選擇的考量:所以!從最開始選人物A時也要同時考慮人物B的候選人,以及可以討論的主題。不要光顧著選自己喜歡的人物A,結果來到人物B時發現很難找或沒有什麼共同點。我就是興沖沖地選了A,等到要選B時突然察覺由於兩人職業關係,所以自己很可能要討論自己好不了解而且也不感興趣的軍事策略主題。做作業的時候就做得很枯燥,什麼兵法戰術都不懂啊(但是我不後悔哇哈哈)。
  • 時間安排:由於要查兩個人物的資料,所以需要翻閱海量的資料。大家做完專題評述後不要鬆懈!儘早確定人物B、閱讀資料、再今早確定可討論的主題!這樣就不用等到最後一週才開始做作業,不然身體吃不消(猛然察覺自己每一篇module review似乎都在勸大家要好好掌握時間,不要重蹈覆轍,yet 我每個學期都在重蹈自己的覆轍….)
  • 比較分析:還有,因為是比較分析,所以一定要點出兩人的異同,不要先說A再說B就完事了,那樣只是泛泛敘述罷了。可以帶出兩人之間一個較大的相同之處,然後再分析,兩人在相同的框架下有什麼區別、造成這些區別的動機/歷史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 突出結論:或許最後我們對比下來,處於資料不足還是什麼原因,不能夠下定一個非常確切的結論。儘管如此,我們最好還是盡量歸納總結一下,並且帶出自己研究時的發現。不然文章還是僅在重複前任的內容。

4)人物專題作業(第四部):在交(第三部)之前,我們必須在班上呈現自己的兩個人物。由於這次班上人比較多,老師把我們分成兩課報告。本以為晚報告會有多一點時間去準備,但早報告也有好處——每個報告結束後,老師同學都會給回饋,同學們可以參考這些意見來更改自己的論文;而晚報告的同學課後要立刻交作業,就沒機會修改了。

  • 計時:報告一定要注意時長。每個人10分鐘(不包括提問),老師在第7分鐘會響鈴,10分鐘不管有沒有報告完都不可以講。我當時很認真的做了ppt,但是沒有掌握好時間,表達方式又不清楚,所以沒有講完,也沒有得到回饋。當時特別難過。:(
  • 報告結構:不需要把論文每一點和細節都講出來,只需要大概點到主題和結論就好。開始前先介紹自己的報告大綱、適度地加個小結、解釋選擇人物A、B的原因,這些細節都可能會讓報告變得更清楚。最後總結也要強調自己的總結和發現(尤其是晚報告的同學,理論上文章已寫完,沒有理由不說自己的結論)。

寫黃老師作業整體可以注意的幾個格式問題(為什麼寫黃老師的課每次都會提到格式問題?):

1)小標題:開頭、結尾、不同主題之間,都可以大略地做出幾個小標題,這樣方便讀者閱讀。黃老師似乎會更傾向加入小標題,但是蘇老師貌似就不太喜歡4000-5000字的小論文被小標題切割的支離破碎,所以大家拿不同老師的課可以注意一下。

2)腳注格式:當我們連續重複同樣的參考文獻時,應該怎麼寫?請見以下兩種格式。

格式A:

Screen Shot 2018-12-15 at 12.39.16 PM.png

格式B:

Screen Shot 2018-12-15 at 12.39.50 PM.png

猜猜老師更建議哪種?

……

ok 是B。

引用老師的話,“寫「同上」是最不可取”,因為我們在做作業時會隨時調換腳注,本來是和文獻A的“同上”,可能調來調去就跑到文獻B下去了,所以還不如直接寫出來比較清楚。我之前都是使用這種“最不可取”的方法(不過有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同上”跑攢行的機率不高),但老師說得也有道理,後來就做調整了。如果覺得格式B會讓腳注看起來太厚重,老師也建議我們可以直接刪除日期、出版社等內容,直接留作者、題目和頁數就好。像这样:

Screen Shot 2018-12-15 at 12.51.04 PM.png

大家若是对近代史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近代史太弱需要补充,可以多来上黄老师的课!

Module Review: CH4882A

學琴感想 I:減字譜

學琴四周……勉強會讀一點減字譜後的感想:

古琴的記譜方式(減字譜)是非常現實、數學化的。它記的不是音的名字,而是每個音在琴上的位置。所以減字譜有點像古琴指法擺位手冊。比如: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那個「夕」和「勹」分別是左手和右手的手指/指法。「四」表示右手彈第四根弦,「十」指左手放在第十徽上。可是古琴只有十三徽,而不是所有的音都落在徽點上,所以就有了這種:

2130000546ooqqo4169s.jpg(看水印,原圖應來自問杉琴社)

右上角的「十 」、「八」是說,左手放在第十徽的十分之八的位置….所以彈琴時還得估計徽與徽之間的距離…. 我感覺要說這種記譜方式即可以說是設計得十分精準,也可以說精準中帶著「不精準」,在某種程度上是要靠彈奏著本身的感覺去衡量。這讓我想起中式做菜(特別是家裡的家常菜)撒調料時似乎沒有像西式料理那樣特別講究調料的比例/份量之精準,而是由廚師自己憑感覺/經驗調整。

所以衡量的度在心中不在手中。

學琴感想 I:減字譜

撫琴訣-汪芝

哇 我今天格外亢奮啊 po 那麼多。

我很喜歡這篇,覺得對學琴格外有幫助,就從網上抄過來了。可能可以逐漸匯集和古琴有關的文章以後用。

<撫琴訣>《西麓琴堂總》

(明)汪芝

鼓琴時。無問有人無人。常如對長者。掣琴在前。身須端直。安定神氣。精心絕慮。情意專注。指不虛下。弦不錯鳴。不視右手。只聞其聲。目不別視。耳不別聽。心不別思。乃得琴之旨焉。大要識句讀節奏。停歇不得過多。李勉曰。吟抑有度。遲速有節。急而不亂。緩而不絕。不緩不急。如行雲流水。此為樞要也。

用指必須甲肉相兼。出聲清麗。甲多聲焦。肉多聲濁。右左手不得過度。琴聲凡三。一曰散。二曰按。三曰泛。彈似斷弦插指淺。按若入木不見力。泛則近岳而彈。微沾弦而點庶。其音清且圓也。若身搖頸動。盼視左右。顧瞻上下。面色變易。有如慚恥。或眼目疾遊。喘息氣粗。進退無度。形神散慢。至於聲。雖能用指。聲韻雜亂。不盡五音。調弦不切。當輕而重。當慢而速。皆是大病。

彈琴之法。必須簡淨。非謂人靜。乃手靜也。手指鼓動謂之喧。簡要輕穩謂之靜。不須聲外搖指。正聲和暢。方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製。或怡情以自適。或諷諫以寫心。或幽憤以傳志。故能專注精誠。感動鬼神。或只能三五操。而極精妙。今之學者。惟多為能。故曰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察焉。

夫彈琴之法。難得者曲譜。曲譜必求師傳。蓋曲譜中指法節奏非筆墨所能盡。所以對譜彈琴。往往徒得其聲。而於疾徐節奏多不能造妙。亦猶規矩之粗。得其方圓。而不能備其工巧。姑以淺近者言之。

一曲中分作三段。一慢。二緊。三緩。從緩入。緊至煞意而成一曲是也。譜中有從勾二作者。必分為二段。先一作平其聲。以結前段之意。少息後一作取聲猛壯。猛而漸緩。以續後聲。必須前後相關。始終不雜。又如三作間勾者。先兩聲。少息。應前段四聲。猛彈入。間勾以接後聲如至。長鎖九聲。前兩聲少息。以結前段後七聲雄壯。以接後聲令有起伏之意。大要使其脈終聯綴。遺音俳徊欲斷而緩續。欲盡而不盡。然後猛起以業弦。從慢入緊。從緊至緩。若緩急得合。其宜吟抑不失其度。自弦中節淥響鏗鏘。取音欲清圖簡靜。不可亂雜。庶有古雅衝澹之素。此乃古今譜操難得之妙也。

然私學琴者。未遇師傳。得此曲譜。宜專心致志。仔細玩味。按其譜中指法運之於手。詳緩而彈。逐聲而累。一聲加於一聲。一段加於一段。若日積月深。習之既久。心契意悟。手自相應。自然可到古人妙處。所謂及其成功則一也。大抵彈琴貴於積累。而進久則自精。若急躁貪多。欲速則不能達。終無所成。切宜深戒。予故備論之。以貽學覽者。其毋或焉。

(抄自新浪博客:https://goo.gl/YoDydN)

撫琴訣-汪芝

Module Review: CH3225

CH3225: 新馬文學(Chinese Literature in S’pore & M’sia)

學期:2018/19 Semester 1

讲师:曾昭程老師

*每週三小時,沒有輔導課

這堂課主要不是純文本分析的那種,而是注重在從文本探討新馬的歷史、社會環境因素,所以會有一些理論、概念性比較強的東西給我們分析,比如什麼話語啦、文學場域的建構和塑造啦、經典典律啦什麼的。我覺得這門課的workload 算是比較重的,每週都有好幾份readings 要讀(閱讀時間比較久),讀完幾乎每週都要上論壇寫感想,然後我算了算媽呀有五個作業,也算破紀錄了(我以為黃老師的四個作業已經算很多了)。不過!!曾老師(他也是新老師)人好又有耐心,課程安排的很細心,並且充分利用上課時間授課,所以我感覺自己從這門課中學到很多東西!每週閱讀資料雖然多,但是內容都很有趣,讀完會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而且曾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非常有創意多元化(有採訪、畫地圖、翻查縮微膠卷等),所以我們做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

作業:

  1. 期中作業
  2. 期末作業
  3. 小組採訪-呈現
  4. 小組採訪-個人反思
  5. 縮微膠卷查閱作業- 馬來亞的一日
  6. 論壇問答

關於(1)、(2)和(4)這種寫文類型的,老師都會出題目,然後我們有大約一週的時間來完成。老師出的問題一般都會給我們足夠的空間去做深層的分析和反思,所以他比較希望我們能夠結合課堂教的一些概念/理論來看眼前的例子,而不僅是是重述現有的內容。

小組採訪是一個比較長期的作業。老師會事先聯絡好幾位在新加坡華文文壇界內的參與者(這個學期有書店老闆、作家和報紙編輯),然後我們以抽籤確定採訪對象,在期中休息時間前後和受訪人約定時間,擬好問題,去採訪他們,再在期末把我們的內容和發現與大家分享。這個作業給我們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去深入接觸本地文壇的人,採訪完後感觸很深,雖然耗時,但絕對是值得的。

縮微膠卷的作業其實是一個小作業而已,理論上不會花太久(至少其他兩組是),但是每組任務不同,我們又做的太認真,就做了好久….. 這個「馬來亞的一日」的活動好像是當時1941年郁達夫負責《星洲日報》<星辰>板塊時,舉辦的一個全馬徵稿活動,讓所有不同職業的人紀錄自己8月15日一天的生活然後投稿,好紀錄那一天全馬的生活相貌。細讀下來有很多值得留意的東西(這裡先不劇透),貌似材料可以用來寫一片論文了。

至於論壇答覆,老師會每週下課後會在ivle 上發一個問題,我們通常都要閱讀其中一份閱讀材料後根據內容來答覆。不用寫很長或很論文式,只是談自己的感想罷了。然後老師會匯集這些答覆,在課間同文本一起進行討論。

反正,曾老師的課很推薦!(因為想睡覺而強行結尾…)

Module Review: CH3225

Module Review: CH4223

CH4223:文學批評(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学期:2018/19 Semester 1

讲师:劉晨老師

*每週三小時,沒有輔導課

我們在這堂課會細讀文本,來看先秦到清朝的歷代文人對「文學」的討論和爭議(當然「文學」是近代才形成的名詞,我這裡只是廣義用一下),其中包括文體的定義/範圍(詩賦文詞曲)、特性、形成方式、文體作用、評判標準、寫作過程等。授課老師是新來的劉晨老師。她教的很好,表達清晰,課程結構嚴謹、不會在課堂浪費時間講廢話,時間掌握得非常好,確保大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掌握到最多東西。老師主要根據郭紹虞編的《中國歷代文論選》裡的文章授課,雖然老師都會掃描給我們,圖書館也會有,但是為了自己做作業方便,也因為這本書很好,大家不妨開課前先買一套。

老師每週會先佈置一些比較重要的文人文章讓我們課前私下讀完,弄清楚背後的古文意思/典故/中心思想(老師每週佈置的閱讀量適當,不會很重。一篇3-4頁的文章,她可能會劃出幾段重點段落讓我們讀而已,所以不必擔心)。她會在課堂開頭先大概講一下那個朝代的歷史架構和文學特點,然後我們會圍坐一圈,逐句逐句地朗讀並解釋文意,有疑問也可以彼此相互討論/辯論。若我們解釋得不清楚,也不能含糊過關,因為老師會很精準地抓到模糊點,及時提問,確保我們完全弄懂。我非常喜歡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在她的課上,學生不是被動地聽老師在講解,而是主動參與學習,而這種方式在教枯澀難懂的古文時格外重要。此外,老師也會在下課後選出當天古文中最重要的2-3段讓我們背誦,然後下堂課每個人輪流背一段。雖然在背的時候很痛苦,但我也很贊同老師的這種背誦方式,因為有些東西讀了就算再明白也會忘記,只有反覆背誦才能加強印象、脫口而出。這對以後我們要捋清整個文學思路時也很有幫助。這一點是系裡比較少有老師強調要做的。

作業(沒有期末考試)

1)期間作業:我們需要對比兩篇古文,發現一個共同主題,然後以此展開討論。這篇需要注意要緊跟主題討論,不要跑題。

2)期末作業:我們得假設自己需要編一本書來介紹中國文學理論,然後寫出它的目錄(以什麼方式來介紹中國文學理論?選入哪些文章?介紹哪幾位作者?探討哪些問題?),再附上自述來解釋自己的選擇。這是很有趣的作業,不過也就需要我們對歷代文論文章有一個清楚的脈絡,所以大家可以每堂課後都做好古文的筆記,這樣到做作業時就已經有一定的積累了。

3)小組報告:老師給我們了幾個文論概念( 靈感、作者、文體、古與今、天賦與後天學習、虛與實、個體與外界)讓每組選一個,然後根據歷代文章理出一個思路,介紹概念。

整體來說我非常推薦這門課(以及所有劉老師的課哈哈哈)。可能是因為老師剛來,同學們還不太了解,所以這個學期拿這門課的學生不多(開始只有一個,最後增加到五個),差點被關掉(幸好沒有)。這門課可以提升古文閱讀能力、概括自己可能學到的零散的文學知識,讓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學有一個更完整的概念。如果有同學對古文、文學感興趣,或者就是想學到很多東西,拿這門,準沒錯。

 

 

Module Review: CH4223